指标 | 2025年Q1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营业收入 | 33.92亿元 | -3.88% |
归母净利润 | 1.76亿元 | -19.20% |
扣非净利润 | 1.63亿元 | -35.77% |
每股收益 | 0.16元 | - |
1. 业绩持续承压 :公司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,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9.20%,扣非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(35.77%),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减弱。
2. 行业竞争加剧 :负极材料领域面临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垂直整合压力,市场担忧公司"负极老大"地位可能受到挑战。
3. 海外布局亮点 :海外产能建设持续推进,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贡献业绩增量,可能成为扭转颓势的关键因素。
1. 股价持续低迷 :截至2025年5月,公司股价已连续7周下跌,交易活跃度极低(单日成交额曾低至600万元),反映市场关注度严重不足。
2. 投资者分歧明显 :部分投资者认为公司已处于估值底部,等待行业回暖;另一部分则因业绩持续下滑选择离场。
3. 技术转型机遇 :公司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保持技术领先,覆盖硅碳、硅氧和气相硅三条技术路线,钠离子电池材料已实现批量出货。
1. 锂电材料价格可能尚未完全触底,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仍面临考验
2. 负极材料技术路线变革风险(如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可能改变现有格局)
3. 北交所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估值折价可能长期存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