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5年Q1 | 同比变化 | 分析 |
---|---|---|---|
营业总收入 | 24.98亿元 | -1.98% | 收入端承压,反映行业淡季及需求疲软 |
归母净利润 | -2370.04万元 | -337.09% | 由盈转亏,盈利压力显著 |
毛利率 | 21.38% | -13.27% | 成本压力上升或产品定价能力下降 |
净利率 | -2.26% | -58.47% | 费用控制能力减弱 |
每股收益 | -0.02元 | -300.0% | 股东回报能力大幅下滑 |
项目 | 金额(亿元) | 同比变化 | 分析 |
---|---|---|---|
总资产 | 212.22 | -1.24% | 资产规模小幅收缩 |
货币资金 | 20.43 | -51.81% | 流动性显著收紧 |
应收账款 | 28.92 | +18.37% | 销售回款周期延长,占净利润比达671.92% |
总负债 | 133.03 | -6.99% | 债务结构有所优化 |
有息负债 | 59.5 | -10.52% | 财务杠杆压力略有缓解 |
指标 | 数值 | 同比变化 | 风险提示 |
---|---|---|---|
每股经营性现金流 | 0.45元 | -18.29% | 造血能力减弱 |
货币资金/流动负债 | 66.37% | - | 短期偿债压力需警惕 |
有息资产负债率 | 28.04% | - |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|
三费占营收比 | 11.5% | -16.72% | 费用管控初见成效 |
业绩下滑主因: 淡季效应叠加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导致盈利承压的直接原因。东吴证券研报指出,Q2起有望逐步恢复。
积极因素: 负债结构持续优化,资产负债率从去年同期的69.62%降至62.68%,反映主动降杠杆策略。
风险点:
机构观点: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全年业绩9.03亿元,对应EPS 0.8元,当前估值已部分反映短期压力。
战略动向: 公司正拓展机器人电池应用领域,与头部整车集团合作开发软包锂电池方案,有望形成新增长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