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5年Q1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营业总收入 | 23.25亿元 | -20.48% |
归母净利润 | -1.52亿元 | +29.82% |
扣非净利润 | -1.46亿元 | +20.49% |
毛利率 | 11.96% | +0.64% |
净利率 | -6.56% | +11.75% |
盈利能力改善: 尽管营收下滑,但通过产品结构优化(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至11.96%)和成本控制(三费占比同比下降32.3%至8.67%),亏损同比收窄29.82%。
技术突破: SPS大软包产品实现量产,超级快充铁锂体系通过国标认证(6C快充+5000次循环),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/kg(预计2025年量产)。
战略调整: 海外客户战略倾斜初见成效,与江铃新能源达成SPS方案定点合作,赣州/广州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。
风险提示: 货币资金同比减少33.91%至63.81亿元,有息负债增长26.92%至72.49亿元,经营性现金流连续3年为负。
比率 | 2025年Q1 | 行业参考值 |
---|---|---|
货币资金/流动负债 | 67.49% | >100%为安全 |
有息负债率 | 26.92%↑ | <20%为优 |
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| 105天↓ | <90天为佳 |
1. 技术驱动: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(400Wh/kg)推进车规认证,全固态电池研发加速(目标500Wh/kg)。
2. 产能释放: SPS产线爬坡将提升出货量,预计2025年LFP电池在储能领域放量。
3. 需关注: 碳酸锂价格波动对定价的影响,以及海外市场拓展带来的汇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