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5年Q1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营业收入 | 4.94亿元 | +8.21% |
归母净利润 | 2700万元 | +157.98% |
扣非净利润 | 2396.56万元 | +360.13% |
基本每股收益 | 0.07元 | +133.33% |
1. 产品结构优化: 电子级三氯氢硅在12寸大硅片领域的国产替代加速,技术壁垒突破带来溢价能力提升。
2. 成本控制成效: 生产流程优化使毛利率同比提升约5个百分点,运营效率改善显著。
3. 新兴业务放量: 电子特气产品产能利用率达85%以上,成为继三氯氢硅后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4. 客户结构升级: 成功切入大全能源、通威股份等头部企业供应链,订单稳定性增强。
现金流质量: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比率达1.2倍,盈利质量优异。
负债结构: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5%以下,短期借款同比减少12%,财务费用控制得当。
研发投入: 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3.8%,重点投向电子级产品纯化技术。
核心风险:三氯氢硅价格波动可能影响Q2毛利率,需关注行业新增产能投放情况。
市场地位: 国内三氯氢硅产能前三,电子级产品市占率约18%,技术标准领先同行。
估值水平: 当前PE(TTM)约22倍,低于化工细分行业平均28倍,存在估值修复空间。
机构预期: 主流券商上调2025年EPS预测至0.35-0.40元,对应动态PE18-20倍。
短期: 业绩超预期带来交易性机会,但需警惕市场整体调整导致的获利回吐压力。
中长期: 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逻辑明确,建议关注季度产能爬坡情况及电子特气客户认证进展。
操作策略: 14-16元区间震荡概率较大,可采取逢低分批建仓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