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5年Q1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营业总收入 | 55.27亿元 | +22.0% |
归母净利润 | 1.25亿元 | +14.8% |
扣非归母净利润 | 1.18亿元 | +17.6% |
毛利率 | 5.57% | -12.57% |
净利率 | 2.36% | -4.74% |
每股收益 | 0.06元 | +20.0% |
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| 3.99亿元 | +178.4% |
1. "特导+超导"双轮驱动 :公司依托恒丰特导和上海超导两大子公司,在特种导体与高温导体领域保持领先优势,加速拓展特种电磁线、超导新材料等新兴业务板块。
2. 新兴领域布局 :积极渗透核聚变、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,围绕高端铜基材料和特种电磁线进行技术储备。
3. 现金流显著改善 :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78.4%,反映公司在现金流管理方面的有效性,为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。
1. 应收账款风险 :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高达717.54%,需关注回款能力。
2. 债务压力 :有息资产负债率达31.75%,有息负债总额/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10.68倍。
3. 盈利能力下降 :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12.57%和4.74%,反映成本压力上升。
4. 短期偿债能力 :货币资金/流动负债仅为25.47%,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/流动负债仅为7.06%。
1. 市场前景广阔 :特种电磁线在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电网和5G通信等新兴领域需求持续增长。
2. 核聚变机遇 :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重要突破,聚变能相关实验装置建设提速,为公司带来新机遇。
3. 分析师预期 :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7.09亿元,每股收益均值0.33元。
1. 公司一季度业绩保持增长态势,但需警惕毛利率下滑和应收账款风险。
2. 长期看好公司在特种电磁线和超导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前景。
3. 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现金流改善的持续性以及新兴业务的发展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