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4年 | 2023年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---|
营业收入(亿元) | 5.12 | 3.25 | +57.82% |
归母净利润(万元) | -1,631 | -2,973 | 收窄45.14% |
扣非净利润(万元) | -1,750 | -3,360 | 收窄47.92% |
毛利率 | 4.61% | -2.38% | +6.99% |
总资产(亿元) | 7.12 | 5.27 | +35.14% |
新能源业务突破: 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收入实现 100%同比增长 ,批量供货带动全年营收增长。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新增新能源产线,下半年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同比翻倍。
传统业务调整: 逐步停止毛利率为负的铝锭销售业务(2023年毛利率-8.2%),资源向新能源产品倾斜。商用车变速器零部件受市场饱和影响增速放缓。
研发投入: 全年开发13个新产品,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,新能源电控箱技术取得突破。
影响因素 | 具体表现 | 财务影响 |
---|---|---|
产品结构优化 | 新能源零部件占比提升至35% | 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6.99个百分点 |
成本控制 | 管理费用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| 减少亏损约800万元 |
资产效率 | 总资产周转率0.72次(2023年0.62次) | 运营效率提升16% |
持续亏损: 尽管亏损收窄,但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,TTM市盈率-43.94至-58.59倍反映市场对盈利能力的担忧。
现金流压力: 经营现金流净额744万元,同比下降68.1%,新能源产线投资导致资本开支增加。
行业竞争: 新能源零部件领域面临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等巨头的供应链竞争,毛利率存在下行压力。
战略方向: 坚持"商乘并举、进军新能源"策略,2025年新能源业务目标占比提升至50%。
产能规划: 新建新能源产线将于2025Q2投产,预计新增年产能20万套电控箱体。
盈利预测: 若维持当前改善趋势,预计2025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,关键看新能源产品放量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