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4年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营业收入(亿元) | 4.92 | ↓18.82% |
归母净利润(万元) | 6,720.69 | ↓48.76% |
扣非净利润(万元) | 5,482.51 | ↓53.58% |
基本每股收益(元/股) | 0.16 | - |
经营性现金流净额(万元) | 3,319 | ↑306.3% |
研发费用(万元) | 9,889 | - |
收入端: 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.82%,主要系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减弱导致销售订单减少。分季度看,Q4营收1.47亿元,同比下滑37.4%,显示季度性恶化趋势。
成本端: 净利润降幅(-48.76%)显著大于营收降幅,反映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利润率压力。
现金流亮点: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06.3%,表明公司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有所改善。
指标 | 2024年末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总资产(亿元) | 25.04 | ↑7.9% |
归母净资产(亿元) | 19.44 | ↑0.8% |
可供分配利润(元) | 269,042,524.75 | - |
分红方案: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.49元(含税),合计派发20,249,126.42元,分红比例30.13%。
产能建设: 2024年正式启用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,扩大生产研发场地,提升整体产能。
技术创新: 研发费用达9,889万元,占营收20.1%,推出冷金属熔融技术和高强度碳纤维材料等新产品,瞄准航空航天、汽车等高附加值领域。
1. 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可能导致营收进一步下滑
2.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人工成本上涨压力
3. 新产品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
4.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毛利率下行风险
2024年业绩承压明显,但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(营收占比超20%)和产能扩张布局长期竞争力。经营性现金流改善和维持分红政策传递积极信号。建议关注:
1. 新产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商业化进展
2. 成本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
3. 下游行业需求复苏节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