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标 | 2024年 | 2023年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---|
营业收入(亿元) | 19.77 | 19.08 | +3.65% |
归母净利润(亿元) | 1.66 | 2.17 | -23.48% |
毛利率 | 16.3% | 18.1% | -1.8% |
筹资现金流净额(亿元) | 3.42 | 1.02 | +234.74% |
投资现金流净额(亿元) | -2.15 | -0.64 | -234.74% |
1. 传统业务板块: 发动机泵类产品仍为核心收入来源,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压力。2024年柴发油泵业务受益于数据中心应急电源需求,订单同比增长68%。
2. 机器人业务: 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,行星减速器已实现千万级收入,谐波减速器产能达万套级。与赛力斯等厂商合作推进,预计2025年贡献收入3.2亿元(占比13%)。
3. 智能驾驶布局:
指标 | 2024E | 2025E | 2026E | CAGR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营收(亿元) | 20.52 | 24.79 | 29.45 | 19.8% |
归母净利润(亿元) | 2.01 | 2.68 | 3.12 | 24.5% |
毛利率 | 16.3% | 18.5% | 20.5% | +4.2% |
估值逻辑: 采用分部估值法,传统业务2025年PE 20倍(53.6亿元),机器人+智驾业务PE 40倍(107.2亿元),合计目标市值160.8亿元,较当前71亿市值有126%上涨空间。
公司已形成"柴发油泵+机器人+智驾"三核驱动战略,2024年虽受短期因素影响净利润下滑,但2025Q1已呈现明显复苏态势(营收+12.61%,净利润+21.43%)。建议重点关注:
长期来看,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与L4级智驾执行器技术突破将打开全球市场空间,当前估值尚未充分反映AI+机器人属性。